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东侧,坐落着一个被分割成田字格状的工业园区。与园区内公司的名气相比,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过于低调。
其中一家公司在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排名第111位,它就是恒安集团――旗下囊括11大品牌的国内最大的生活用纸类生产企业。恒安集团得以称霸全国生活用纸市场,与其背后的推手ABB公司关系紧密。
生产车间里,ABB提供的全集成自动化系统正在接受着考验,它既要确保纸机不间断地稳定运行,还要减少纸机断纸损失,提高产出率和合格率。负责恒安集团项目的工程师是ABB中国的第三代工程师。
这些工程师早在5年前就开始了与恒安集团的合作。当时,作为生活用纸行业龙头,恒安集团选择了逆势扩张,同时扩建了3台纸机,这3台纸机的传动及自动化系统都是来自ABB。
同年底,扩产的纸机就成功开机,设计车速达到2000米/分钟,当天即生产出合格产品。这主要得益于ABB传动系统和高效电机,更值得一提的是,机器速度的控制精度达到万分之一。此后,ABB与恒安集团的合作一直没有间断过。
目前,ABB的传动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和配电系统占恒安集团之前投产的17台纸机所使用的电气自动化系统的80%。公司的项目已经遍布恒安集团旗下的湖南常德、福建晋江和厦门、山东潍坊等所有工厂。
通过长年合作,ABB对恒安集团的生产设备及备件库存等情况十分清楚,可以在开展新项目时有效地帮助工厂优化备件库存;对已投入使用的设备性能进行预评估,为后续开展的紧急服务、预防性维护、年度服务等项目提供重要参考。这使得工厂新项目建设、生产和设备维护成本大大降低。
ABB 过程自动化业务部北亚区及中国负责人欧阳瑞表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造纸国, 而ABB是全球制浆造纸行业中拥有最完整产品线的自动化、仪器仪表和电气设备供应商和全方位解决方案供应商。”
实际上,ABB在造纸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只是其中一隅,在智能电网与城市、智能制造与生产、智能家居与楼宇领域, ABB同样正在以其先进技术和行业经验影响着全球的企业。
在智能电网领域,ABB智能技术帮助客户在先进的基础设施和系统集成基础上,采用可持续、可靠、经济的方式管理用电需求。ABB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城市重点基础设施的核心,支持供电、供水、供热、建筑和基础设施自动化等所有领域,帮助建设高效节能的智慧城市。
此外,在工业生产和制造中,ABB智能技术能够带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产业升级。采用高能效电机和变频器的ABB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大大提高能效。在智能家居与楼宇领域,ABB智能技术(如智能调整供热、照明以及电气设备等),帮助客户大幅减少建筑以及家居的能耗。
当然,ABB能成为全球500强企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家有120年历史的公司是一个从事发电和输配电以及机电设备的瑞士百年老店,它通过不断收购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1998年,ABB先后收购了从事过程控制系统的Alfa Laval 公司和同样是百年老店的Elsag Bailey(贝利)公司,正式进入单纯的工业自动化行业;在这之前,Bailey刚刚收购了德国从事仪表行业的百年老店Hartman & Braun(哈特曼-布劳恩,H&B)公司。
在ABB又收购了从事电力自动化的Raffin Electric公司之后,它成为国际发电与输配电领域当之无愧的欧洲老大。
在做加法的同时,ABB也在做减法。ABB先后将楼宇自动化、计量业务、石油天然气和冶金自动化等子公司出售,试图专注在电力与自动化方面的业务。值得一提的是,到目前为止,ABB的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主要是为自己的电力系统配套,单独以自动化系统在行业内销售的很少。
中国是ABB非常看重的市场。ABB前任首席执行官吴坤就曾表示,他很看好中国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
工业机器人是ABB在中国业务的一大亮点,这和ABB提前在中国发展机器人业务不无关系。 早在1994年,在其他外企还主要从事简单制造业的时候,ABB已经在上海成立了机器人业务单元,研究机器人该为哪些制造业服务。
“到2005年时,我们预见到机器人会有非常好的前景。”机器人业务单元中国区负责人顾纯元说,“当时整个中国的机器人装机量大概不到1万台。但那时,我们开始在中国建造工厂、产品研发中心,并把ABB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设在上海。”
同年,ABB已经开始在中国生产机器人。到2009年,ABB所有的喷涂机器人型号都在中国正式生产,同时还引进了其他类型机器人,并投资建成中国首个汽车整车喷涂实验中心。
随后的事实证明,ABB将全球机器人业务总部设在上海的做法非常正确。“在中国生产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更好的服务我们的客户,缩短交货期。”顾纯元说,“有一些客户可能需要定制化产品,有设计和选型要求,一开始的时候客户不能确定配置。由于我们在中国,这就为客户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他们可以在最后阶段来决定最优方案,然后由我们来提品,这是本地化带来的最大优势。”
在过去的20年里,ABB不断加大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业务的重视,向中国用户提供了大量的机器人单体产品。截至目前,ABB机器人在中国的装机量超过1万台,涵盖汽车、食品饮料、金属加工、太阳能、3C消费电子等各领域。
在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0台ABB机器人代替280名工人完成“两班倒”枯燥而重复的工作。包括智能楼宇系统在内ABB智能家居技术,被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上海汤臣一品高级公寓等许多高端建筑和酒店公寓选为家居控制系统。
论文摘要: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文章从对智能制造的定义开始,介绍了智能制造的概念以及智能制造系统的特点及应用,然后通过分析智能制造在国内外的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介绍了智能制造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它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以智能制造技术(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IMT)为基础组成的系统叫做智能制造系统(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IMS),它具有以下特征:
①具有获取信息并以此来决定自身行为的能力。要具有获取信息并以此来决定自身行为的能力,也就是需要智能系统对信息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要求系统的模型必须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库上,系统运用知识库来决定自身行为。
②实现人机一体化。实现人机一体化就是使人和智能机器在制造过程中相互协作,在此系统中不能把人间单的当作操作者来看待,要意识到此时人和智能机器是平等的,可以认为他们是为了完成某些项工作而进行合作的两个个体,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各自的特长来完成任务。
③拥有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产品制造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因此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也不断的增加,同时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故障,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产品制造的要求,需要智能制造系统拥有学习能力和自我维护能力。
智能制造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广泛,主要包含产品智能设计、加工过程智能监控、产品在线智能测量、机器故障智能诊断、制造系统的知识处理与信息处理、制造系统的智能运行管理与决策等方面。
自20世纪80年代智能制造提出以来,世界各国都对智能制造系统进行了各种研究,首先是对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然后为了满足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产品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技术集成应用的环境——智能制造系统被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是1989年由日本提出的,随后还于1994年启动了先进制造国际合作项目,包括了公司集成和全球制造、制造知识体系、分布智能系统控制、快速产品实现的分布智能系统技术等[1]。近年来,各国除了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进行研究外,更多的是进行国际间的合作研究。 在我国对智能制造的研究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已开始。在最初的研究中在智能制造技术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而进入21世纪以来的十年当中智能制造在我国迅速发展,在许多重点项目方面取得成果,智能制造产业也初具规模。总的来说我国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发展是不错的,近年来国家和各大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项目成立,研究资金也大幅增长。
在我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中,智能制造必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国必将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这就要求我国制造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控制能源消耗的增长,而通过智能制造系统能够更加充分的利用原材料,有助于我国制造业向集约型转化。要发展好智能制造,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尽快建立起智能制造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是整个智能制造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智能制造的前提。在建立理论体系的同时技术体系也要相应的建立起来,智能制造系统是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基石。最后,结合我国制造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需要的特色智能制造系统。
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智能制造也将随之不断发展,这是制造系统由能量驱动型转变为信息驱动型所带来必然的结果。在这个全球化的智能制造浪潮中,我国当然也不落人后,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已进行相关研究,随着国家和各大制造企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加深,相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将会投入智能制造的研究当中,最终得以在全国范围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国家、企业、高校之间相互合作,统筹规划、集中优势,最终形成符合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系统。
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竞争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有两个大的趋势。一方面,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再次凸显,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实体经济,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2009年制定《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通过了《制造业促进法案》;2011年启动“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振兴制造业五年出口倍增计划;今年2月,又制定了《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提出要重新认识先进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保持在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国际领先和主导地位。德国、英国、曰本等国家都推出一系列重振制造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深化,西方发达国家振兴制造业走的是一条新路子,他们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增强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谋求未来发展的主动权。例如,苹果公司通过产品模式的创新、各种最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成功引领了IT产品的发展方向。再如,美国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引起了一场“页岩气革命”,对世界的能源格局乃至政治、经济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近期,美国学者们发表了1批文章,一是强调新的工业革命即将到来,其核心技术是“制造业数字化”二是认为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应该通过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技术,实现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三是尖锐地指出,新技术的出现,很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在未来20年中出现美国在过去20年所经历的困境,中国正在失去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先进地位,很快就该轮到中国去担忧了。我们应该感谢这些美国的先生们,感谢他们的提醒,感谢他们的警告,我们确实应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国制造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制造业生产总值已成为世界第一,我们国家已经成为“制造大国”。但是,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主要的差距在于两个方面:产品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技术上一直处在跟踪和追赶状态,许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远远没有掌握,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还很弱。正如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的: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已经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如果能在‘中国制造’前面再加上‘中国设计‘中国创造我国的经济和产业格局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世界上最大3D打印机的研制成功是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3D打印采用分层打印、叠加成形的方式逐层增加材料来生成三维实体。
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切削成形(Cutting),3D打印的材料叠加成形(Adding)是一种重大创新。3D打印机是一种新型制造装备,既是制造工艺的原理创新,也是应用数字化技术的产品创新,其广泛应用将使人们可随时随地制造出所需物品,必然会改变整个制造业的面貌。
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产品创新对于一个企业以至整个制造业的极端重要性,过去的“三分产品七分市场”的观念已经过时,或许“七分产品三分市场”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传统机械产品的构成包括动力装置、传动装置和工作装置等三部分。其创新可以有多种途径,其中主要的有两种方法:_是创新工作原理或者说工作装置;二是创新运动的驱动和控制系统。
第_种创新,工作原理的创新,是根本性的,极为重要,3D打印技术即属于这类创新。千百年来,人们_直在不断创造各种新的机械,形成了适用于完成各种不同任务的成千上万的机械产品。
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技术进行机械产品创新是第二种创新,其核心技术路线是:_方面,用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取代传统机械中的动力装置与传动装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对机械运动与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即增加一个“大脑”,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智能技术不断提高产品的智能化程度。
颠覆性共性使能技术,其核心是数字化。数控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机械产品的内涵发生根本性变化,使产品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说起数控,人们就想起了数控机床,这是对的,但很不全面。一方面,数控机床是应用数控技术创新机械产品的最初的推动力和最成功的典范:1952年,为了有效加工飞机机翼样板曲线轮廓,美国帕森斯公司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标志着机械产品数控化时代的开始;而且,经过随后几十年的发展,各种数控机床得到了非常广泛而高水平的应用。但另一方面,数控技术是一种共性使能技术,可应用于对各种机械产品进行创新升级。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这个概念被赋予了很深刻而重要的内涵。英语中有三个词汇:discov-ery、invention和innovation,这三个词既有联系,又有着深刻的区别,discovery是科学发现;invention是技术发明;innovation是科技创新。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一定要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叫做innovation新。工程化产业化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紧地融合在一起,是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
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服务发展的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进行有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一是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越性,政府主导、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动员千军万马,集中精兵强将,实行有组织的创新;二是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通过以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进行集成创新;三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特别要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形成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联盟,进行协同创新。
概述制造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汽车制造又是战略性支柱产业,它包括了整车、各种零配件厂等生产商,也包括了各地经销企业和销售企业。近年来,我国汽车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原材料、生产、物流成本上涨、利润下降,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汽车企业可以运用具有智能分析功能的商务智能系统,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快捷、及时地输出各类报告,预测未来的客户需求和销售趋势,在宏观上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开始使用庞大的知识库来有效地取代人类器官或机构的记忆方法,近些年来很多的专家决策系统在考虑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对人类的诊断和经验上的分析都能够做出很好的判断,甚至处于主导地位。这个系统可以很好地利用知识库,并从中挖掘出我们想要的问题答案、成功地寻找到其中的关联性,并提取相应的模式等。而实际上,这样的专家系统已经在很多领域都有了非常不错的应用,帮助很多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做出相应的生产计划、调度计划、运输计划等,非常有效率,而且可以大大地增加收益,并很好地控制企业的人力成本。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余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突破十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年出口额为0.2亿以上。多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生产一直是手工焊、专机焊占据焊接生产的主导地位、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恶劣、焊接质量不易保证,而且生产的柔性也很差,无法适应现代汽车生产的需要。
汽车桥箱类零件具有精度高、加工工序多、形状复杂、ob体育重量重的特点。为提高其加工精度及生产效率,各重型汽车生产厂家纷纷采用数控加工中心来加工此类零部件。而在使用数控加工中心加工工件时,要求工件在工作台上具有非常高的定位精度,且需要保证每次上料的一致性。由于人工上料此类的工件具有劳动强度高、上料精度不好控制等缺点现在正逐步被工业机器人或专机进行上下料所取代。工业机器人具有重复定位精度高、可靠性高、生产柔性化、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的优势,与人工相比,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与专机相比具有可实现生产的柔性化、投资规模小等特点。机器人智能化自动搬运系统作为减速器壳体加工的重要生产环节,虽然已经在国内重型汽车厂内取得成功的应用,但依然尚未普及。在国家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进程中,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能力及生产力水平亟待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工业机器人即是提升生产力水平的强力推进器。
汽车行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水平,汽车工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各厂商为了在日渐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率先实现焊接自动化。因此,今后除了如汽车、摩托车这样的大批量生产行业。一些产品多样化的企业,为了提高焊接质量,也将会考虑使用焊接机器人,如钢结构等行业,与此同时,对焊接机器人的要求也必然会逐步提高,如说对焊道的自动跟踪系统的需求会逐步加大等。作为焊接机器人和焊接机的专业生产厂家,OTC公司将继续为提高中国的高速、高效、自动化焊机做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在汽车工业中的点焊应用来说,目前已广泛采用电驱动的伺服焊枪。日本丰田公司已决定将这种技术作为标准来装备其日本国内和海外的所有点焊机器人。
在国内外各大汽车公司装配生产线上被广泛采用的装配机器人。一方面使汽车装配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目前,国外某些大批量生产的轿车的装配自动化程度已达50%~65%。另一方面,有效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装配质量并明显地提高了生产率。在汽车整车装配中,机器人不仅用于挡风玻璃的密封济涂覆、安装和车轮备胎、仪表盘总成、后悬梁、车门、蓄电池等部件的安装。
喷涂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业中可喷涂形态复杂的汽车工件而且生产效率和很高。多用于汽车车体的喷涂作业,如喷漆、喷釉等。除了上述机器人以外,汽车制造业中应用的机器人还有用于特殊加工的激光加工机器人用于部件形状测量、装配检查和产品缺陷检查的检测机器人,抑制尘埃粒子大小及数量的水切割机器人和净化机器人等。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机器人在先进汽车制造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机器人的产品应用广泛,覆盖焊接、物料搬运、装配、喷涂、精加工、拾料、包装、货盘堆垛、机械管理等领域。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主要分为以下五大部分。车身系统中,采用虚拟仿真等手段,主要针对车身覆盖件不断开发出新的标准化、模块化解决方案,动力总成系统中,提供了涵盖汽车传动系统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和传动轴的全套装配测试系统。在冲压自动化系统方面从卷材与堆垛到零件的码垛,从提供控制系统到企业ERP,从设计到生产支持与效率优化,拥有全面的工程能力,涂装自动化系统方面,以高柔性高精度的喷涂机器人来帮助客户提升涂装质量,减少生产废料,而在焊接自动化系统中,机器人比较典型的应用是电阻点焊、电弧焊,ob体育其最新一代机器人配套提供一系列高度人性化的软件工具。汽车工业的最大特点是产量大,生产节拍快,产品一致化程度高。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是促使机器人应用越来越普遍的一个重要原因。机器人本身只是集装箱里的一个货物,随机器人的设备功能越来越精细,客户的思维在这时候逐渐走向成熟,在采购时不再单单考虑某生产工位的瓶颈,而更多地考虑到长期战略因素,如维护成本加入的高低,长期投资回报是否划算,服务涵盖地域是否广泛,响应是否及时,全球技术支持能力有多强,中期后期不同阶段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大等等。这时,产品本身的价格和意义相对弱化而长期的价值越发凸显。
当用户在超市购买一件物品时,该信息立刻传回到生产线,其所经过的信息网络如同人的神经,把所有的生产物料和生产能力进行统筹,根据每天的需求和消费情况,及生产能力分布情况,对包装物流进行调度,实现零库存。这就是专家们描绘的“工业4.0”的场景,而这一幕正和我国刚刚确定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不谋而合。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仍存在效率低下、能源消耗高、人员成本高等问题,向“智慧工厂”升级后,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将取代人工,数字化为基础的智能制造模式将取代传统的生产模式,而以信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将取代原来的以资本驱动为主要代表的生产力。在这一过程中,工业软件MES(制造执行系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风沃尔沃可以看成是向智能制造或者智慧工厂转型的一个典型。它实际上是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中重型商用车事业部,公司现拥有7个专业厂和11个子公司,员工总数近3.5万人。10年前在丰田和日产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东风日产MES开发出来并在东风的多家工厂实施,今天经过升级后的MES系统在汽车生产制造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据了解,东风沃尔沃的MES系统经过早期的开发应用及后来多次的软件升级,在系统设计上引入了数字化工位、数字化指挥和数字化保障等先进理念。数字化工位实现了现场指示、人工采集、设备采集、设备自控、现场呼叫;数字化指挥保证生产协同高效,包括调度和同步;数字化保障则确保了计划准确、工艺精准、物流准时、设备高效、质控全面。目前已经能够实现对计划、制程、工艺、物联、质量和物流精益管理,实现管控一体化、智慧化。
作为东风沃尔沃的合作伙伴,元工国际CTO丁德宇介绍,其物联平台CPS用于连接生产线、设备和机器人等。MDI(MESDevice Interface)是工控机访问MES数据库的方式,对MES而言,准备传出数据和传入数据处理都可灵活配置,并方便控制安全性:对工控机而言,要简单实用,无需安装Oracle Client,直接使用MES提供的DLL即可。MDI交互可由工控机发起,也可由MES发起。不但与设备的“连接”是可配置的,而且与CPS相关的业务处理(如写库、自动控制等)也是可配置的。
升级后的东风沃尔沃MES系统包含了MBOM、计划、调度、实绩、现场指示、拉料、投料、协配库、线边库.设备采控、质量、设备维护等模块,已成为组织物料、指导装配、优化生产、信息采集、质量追溯不可或缺的支撑平台。
以采购进货为例,MES拉料是生产组织的前提,使得采购、生产、结算更加精炼、完美,同时各模块之间紧密的配合实现了准时制生产、精细化管理。能够满足工厂负责、多变的要货/采购需求,保证生产组织的稳定、顺畅、参数化、配置化的软件平台灵活、强大,强大的版本控制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变化。
同时在投料(物料上线)方面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除了解决投料数量、投料时间、投料批量、备料及投料人员等问题之外,还可以用于解决如投料的物料号、投料的颜色、特类(军车/出口)、物料的原厂批次等多种问题。
据IDC有关统计数字显示,过去包括汽车、航空、化工等行业在内的一些中大中型企业基本上上线了MES,甚至有些企业在没有ERP系统时就开始考虑引入MES,舍本逐末,给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和统一规划带来了困惑和混乱。
MES的好处在于能够和ERP系统结合,给制造业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制造生产打开一扇透明的窗口,过去ERP系统虽然能对企业的各种人、财、物资源做到统一管理,但是一旦出现故障,原材料出现短缺或剩余,怎么才能第一时间进行补充,这些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MES的加入让上述生产过程中的事件能得到很好的监控,并能实现快速解决。
近年来汽车制造业MES系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而最大的质疑是:在进入智能制造阶段之后,以CPS系统(信息物理系统)为代表的技术逐渐成为主流,那么MES还会有必要吗?
CPS系统代表了当前智能制造的主流技术,而其首倡者德国及美国在制造业企业中已经开始把它作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技术。CPS把人(移动、穿戴设备等)、机(生产线,设备,机器人等)、物(智能产品,滑橇,仓储系统,搬运设备等),通过工业云联网并自主控制,这些实体既与MES交互,又相互协同。可以说,CPS是实现“廉价个性化”制造和“少人化工厂”的核心平台。
对于来势汹汹的CPS,是继续升级还是等待被全部替换,MES何去何从成为当前制造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对照国外的工业4.0或者工业互联网,专家们认为其实MES在智能制造业中仍旧不可替代。
“从设计直到装配和作业,MES自始至终都成了核心系统。”丁德宇的观点也得到了来自国内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同行们认可。在他看来,即使是美国盛行的“智慧工厂”理念中,MES也是智慧工厂的三个维度的交叉点和关键点,是当之无愧的智慧工厂的“大脑” 。 “MES管理MBOM、辅助工艺或现场工艺,支持差异件指示、装配指示、现场看图和装配仿真等,并根据关重件、物流追溯和MBOM等形成产品档案。在‘个性化生产’时代,产品档案是客服支持(CSS)的主要数据源。”
换句话说,进入智能制造时代之后,MES系统仍然难以替代,而中国的智能制造业一部分也会从MES系统的升级和融合开始。
今年1月,工信部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任务,和“工业4.0”相比,智能制造显得更加具体,也更具备可操作性。如何让现有的企业自动化系统和信息化系统相融合,实现从“数字工厂”到“智慧工厂”升级,这些问题都值得信息主管(ClO)和相关人士思考。
智能制造的方向确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明确国内智能制造业的近期目标和实现途径。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安筱鹏在最近表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本质是智能制造生态系统主导权之争。“无论是工业互联网,还是工业4.O的背后,都是技术标准体系和产业体系。这些体系比拼的背后是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权。”
技术标准的确立往往和各个方面存在关系,包括终端制造、设备提供、软件服务等多个环节,由他们参与定义各种技术标准,将会扫除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业道路上的一系列障碍。1月17曰,由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北京市复杂产品先进制造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中国汽车装备制造创新联盟、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智慧港科技公司等单位发起的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筹备会暨智能制造发展模式座谈会召开。
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应用信息服务业、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汽车及零部件乃至服装等重点行业进行了试点,两化融合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2年,两化融合在全国综合排名领先,信息通信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和节能减排等方面逐渐利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中,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建设占30.3%,内部管理信息化项目应用水平比较高,大部分企业已经具备了协同应用的信息化基础,超过30%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大中型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比例超过45%。
据介绍,福建制造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明显提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年度GDP能耗。到 “十一五”末,福建全省年度GDP能耗降到了0.783吨标准煤,整个降幅约为16.3%,超过了国家下达的降幅计划,这样的降幅现在全国大概排在第六位。目前,福建省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了工业发展,也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高的水平上创造了融合的条件。
《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期,福建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将达到15%左右,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达到1.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率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将围绕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基地、塑造大品牌,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福建“制造与创造”的双重优势。加快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高新化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的进程,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
在大企业大集群中,重点培育50家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突出抓好石化、汽车、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太阳能光伏、平板显示、铝加工、不锈钢、稀土、铜、纺织服装等14条产业链;着力打造福州光电显示、福州金属深加工、长乐纺织、湄洲湾石化、泉州体育用品、泉州纺织服装、厦门计算及通信、厦门光电、漳州金属深加工、漳州古雷石化10个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基地)和16个500亿~1000亿以上的产业集群(基地)。
此外,福建还将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和海洋高新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15年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加值达到2500亿元以上。
在进一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方面。据介绍,到2015年,福建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率将达到80%以上,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85%以上,主要行业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达到70%以上。
“两化”深度融合,必须全面提升信息产业在企业融合中的支撑能力。根据《福建省“十二五”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专项规划》精神,提出突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助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催生出了新兴业态,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丰富“两化”融合内容。
目前福州软件园已经成为全国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类),福大自动化、星网锐捷、新大陆电脑、国脉科技、富士通软件5家企业包揽福建省全国软件百强企业的所有名额。星网锐捷还成功入选“部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名单,是全省3家入选企业之一,也是全国信息通信行业6家示范企业之一。这些都将推动福建省信息产业的内涵拓展和基础升级,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据介绍,福建睿能电子有限公司开发的“电脑针织横机编织网络平台”,已与福建红旗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革新机器厂等纺织机械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威克自动识别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纺织行业品质追溯系统”,已在福建锦江科技等纺织企业运行。这些平台和系统的研发,为传统的生产决策提供了完整的实时数据支持,提高了纺织生产企业的制造信息化水平。
《经济》:2014年,佛山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高速增长态势。在这背后,佛山市做了哪些努力?
刘悦伦:从战略上讲,我们首先是深入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焕发新活力。佛山是一个以传统产业为主的制造业城市,经济总量中的65%是制造业,传统产业又占到制造业总产值的75%,如机械装备、家用电器、建筑陶瓷、铝型材、纺织服装、家具、食品饮料等不少产业在全国都具有相当规模和地位。近年来,佛山紧抓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机遇,积极研究和把握“工业4.0”发展趋势,深入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佛山智能制造2025行动计划,提升佛山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整合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引领家电、陶瓷、金属材料、食品饮料等优势传统产业就地升级,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其次是以打造珠江西岸装备制造产业带为引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佛山积极落实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布局规划,强化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龙头地位,集聚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和生产服务业等5个以佛山为主的省重点布局产业,力争在轨道交通装备、卫星应用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市重点发展产业取得突破,加快发展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装备产业。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努力建设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基地。
一是突出大招商、大策划,以产业链招商优化产业结构。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建链”;对平板显示、汽车制造、LED等现有产业链缺失的附加环节进行“补链”;对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金属材料等传统产业薄弱环节进行“强链”。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行高水平、专业化的招商策划,发掘龙头企业布局需求,开展精准项目对接招商。
二是打造高端发展平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加快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国家高新区、广东金融高新区等高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平台招商能力,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三是加大“三旧改造”步伐,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开更广阔发展空间。在这方面,首先是重点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制定“一村一策”整治方案,促进农村人居环境与产业协调发展。其次是加强对全市高速公路沿线米范围内旧厂房的退建复绿和改造提升工作。再次是大力发展新产业形态,推动全市产业结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高端化。
《经济》:佛山市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在努力实现发展动力的成功转换方面采取了什么做法?
着力优化提升创新环境。我们出台了一批政策文件,意在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同时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近3年,全市共有196个项目得到创新基金项目扶持,获得国家和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8020万元。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佛山积极引导推动企业依托市场需求,组建工程中心,设立研究院。目前全市部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8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工程中心203家,市级工程中心337家。同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高起点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并且积极开展重大核心技术攻关。
以金融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佛山充分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等部级金融创新平台的支撑作用,努力建设省金融科技产业创新融合试验区和产业金融改革试验区。完善“政策金融、科技金融、民间金融”三位一体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发展互联网金融、知识产权证券化、众筹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技术、轻资产的特点,努力创新金融服务企业方式,组建佛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设立规模2亿-3亿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推进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鼓励科技保险模式探索,推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知识产权等多个创新项目。
以人才保障支撑创新驱动。佛山深入实施“产城人”融合战略,创新人才服务政策,为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智慧支撑。一是加快“产业社区”建设,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服务配套,营造接纳包容的良好环境。二是实行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重点引进和培养创新科研团队、创新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三是加强与著名高校共建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全国50多所科研院校在佛山建立研究院18家、办事处21家、新型研发机构23家、院士工作室32个、产学研创新平台100多个、产学研示范基地35个;引进科技特派员760多人,培养各类科技人才1万多人。四是借用国外智力资源。加强与德国高级专家组织(SES)的合作,联合打造“德国智库”,建设“欧洲专家俱乐部”,为佛山市企业和各行业协会派遣德国退休工程师,帮助佛山中小型企业等各类机构解决技术、经济和组织问题,改善企业产品、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
《经济》:佛山市委提出,坚持以深化改革为根本保障,努力构建良好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竞争力,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构建透明高效政务环境。近年来,佛山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先后公布9批审批事项改革目录,共计改革审批事项1231项。探索开展“一门式”服务改革,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实体大厅+虚拟大厅+自助终端”服务模式,全市建成753个行政服务中心机构网点,形成了“15分钟行政服务圈”。
深入推进市场化改革,打造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环境。在这方面,一是推进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宽进严管”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率先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行“一表登记、三证同发”。三是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全面开放城市可经营项目。四是推进公共资源管理改革,提高公共资源高效公平配置水平,建立信用档案,进行分类监管。
机械制造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是目前社会快速发展的发动机,是促进机械制造业现代化、科学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智能化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应用是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人工智能化在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对于有效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作用。面对未来劳动力的匮乏及老龄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作为机械制造设备生产企业有必要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在设备制造中的新思路、新模式以满足未来市场的需要,机械制造智能化的逐步应用及不断完善就成为了我们这些机械制造领域工匠们探究的方向。
目前机械制造技术的定义是专门研究产品制造工艺、科学管理、智能化生产、智能检测综合化的工程学科,包含设计、生产、加工、制造、及后期的销售、管理等整个技术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企业效益、行业竞争力作为最终目标。
智能制造系统是通过计算机预设程序,使设备根据工作中的各种需要自动的生成类似人类智能行为的一种最佳的结构模式,以最优的生产方式运转,并能自动拆分其完成程序组合新程序及自动化检测的一种高效率计算机控制的生产制造系统。
智能化机械制造具备的安全可靠性及产品的一致性,为未来机械制造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保障性作用。
未来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生产效率,都必须以高效性为发展目标。因此,在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成为了机械制造设备发展的主要特征,机械制造设备智能系统的引入为今后我国工业设备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机械生产设备的智能化不仅能促进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提高生产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更能促进生产流程的合理化。有效避免了传统生产方式造成的浪费,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对生产工序相关数据的整理及检测、修正并能快速调整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降低了生产的故障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智能化机械制造的自动化运营管理,实现利用少量技术工人支持整个生产加工线路的高质量、高效率生产,并利用自动化运转机制进行设备的自行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预警,有效避免可能产生的生产滞后问题,保证了正常生产运营。目前,设备的智能化已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加工模式,基本实现了自动化流水线模式,降低了劳动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充分保障了产品质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管理智能系统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其生产管理、产品生产、精确加工及产品的分类、检测起到了重要作用,使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系统的引进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企业产品的精准化、标准化、生产高效化起到重要作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相关系统软件对生产加工过程中的相关技术数据、工艺参数的有效归纳、总结、筛选,并能做出及时调整,提供技术参数,修正相应加工技术方案,有效衔接企业生产、加工及对外销售与服务,统筹相关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共享管理平台,促使企业生产效益最大化。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发展是实现企业智能化生产、管理的先决条件,在生产过程中将解放大量的劳动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输出,保障产品质量及高效率的生产运行,是企业快速、扩容发展的基础。
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的推广应用,不仅能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有效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机械制造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收集、整理并积极地加以合理、有效利用,探索、开发市场需求的高效智能化设备。有机结合设备的智能化及模式的智能化,实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与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同步提高。设计不再单纯局限在机械设计人员相关技术软件智能化的提高,也包括加工技术人员操作设备的智能化,能自主实现加工的智能化,改变传统意义上对人员技术的高依赖性。
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数据的整理、归纳、筛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统筹相关加工数据,将实现智能化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完善,提高机械人机一体化的发展。数据库的完善将成为是否真正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成套的数据库系统就好比人类的大脑,任何一条指令的发出都会通过计算机的运行系统对数据进行优化、分析并作出最佳方案输出,以指令形式传输给相关结构部件,实现精准化执行。
机械制造智能化在现今工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刚刚起步,还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机械制造智能化现在具体体现在采用数控智能系统控制设备替代了人力,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机械制造智能与自动化的结合,减少人为操作工序,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制造过程中出现的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充分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及精准化,提升了产品难度的加工范围,拓展了机械设计人员的设计思维。机械制造智能自动化的应用在传统机械制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工程软件、网络技术平台、智能检测技术,突破固有的人为因素影响及在生产制造中对人自身条件的限制,从而提高产品的精度和可靠性,完成以前人们靠自身无法完成的复杂加工、精准操作、检测。在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设备的研发过程中,将需更加成熟、稳定的操作系统,完善的管理智能系统ob体育、检测系统,设备应用更加便捷、智能、高效。相信在未来的科技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创新及网络平台的完善、扩容、细化,今后智能化会成为人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智能系统与机械制造联系也会越来越紧密,不会只简单体现在企业制造领域,更会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以企业而论,会随着智能化的引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的在线检测及设备的在线故障检测也成为机械制造智能化系统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也就说明未来设备的发展不在局限单领域及单学科的发展,而是更多制造领域的强强联合,才能打造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的制造设备。这就对机械设计制造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掌握扎实的传统技能,还要不断学习不同领域学科的基础知识,创新设计理念,做到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资源,综合拓展设计思路。并同时了解行业相关发展动态,对自己的设计及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应用,相应的智能化系统的后期更新及维护,也将催生一个新兴行业的崛起。未来企业的发展不再是以传统机械制造为主,我们将会迎来一个制造行业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将是一个竞争的时代,以计算机控制智能化为主,机械制造为辅,多领域综合统筹发展的时代。
机械制造智能化技术多领域、多元化集成发展。将加工、检测、管理、通讯、远程控制等多方面灵活性转化、传输,实现机械制造数据化、信息化、动态化、智能化发展。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发展,生产加工工艺的的改变更具多元化,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平台,已成为未来加工的硬性条件,统筹数据、分析是实现复合加工工艺的基础,多系统全面控制将成为未来机械制造智能化的最大发展趋势。
随着机械制造智能化的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加大,企业对信息的整合,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不断优化、完善其内部管理,信息的智能化管理将会为企业的发展规避许多潜在的风险,无论在生产、市场的竞争中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全面发展信息化管理进程,发展机械制造的信息化管理环境,也是机械制造智能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造词2013年,以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运营、智能管理、智能决策和智能产品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工业初步发展。一是3D打印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加快。1月科技部着手研究制定3D打印相关战略;3月中国首个3D打印机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京,这表明3D打印技术发展模式将迈出实质步伐。二是集精密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工业机器人应用范围逐渐从汽车制造业向其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推广。3月,OEM巨头富士康开始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大量配备工业机器人。三是作为支撑智能工业的核心关键技术,智能传感器发展迎来难得机遇。2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组织制定了《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传感器及智能仪器仪表行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数字化工厂、智能工厂开始建设。9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四川成都建设的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研发基地正式投产,该生产基地作为智能工厂的典型应用,将实现从设计到制造过程的高度数字化。
随着智能工业在各行业的逐步渗透,2014年,智能制造成为行业发展热点,在航空航天、飞机制造、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初步展开。3D打印技术将在部分行业实现初步实际应用,如航空航天领域已开始应用3D打印技术。中航集团采用3D打印技术成功研发“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并运用该技术进行飞机零部件的生产,生产出世界上能够打印的最大钛合金飞机零件。人工智能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制造技术的紧密融合,将推动智能机器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汽车、航空、电子制造等行业将更多采用智能机器人来代替人工,推动这些行业的制造过程逐渐向智能化和柔性化模式发展。
Contact: ob体育
Phone: 13800000000
Tel: 400-123-4567
E-mail: www.dongyuanshangpin.com
Add: 这里是ob体育有限公司